5月22日,“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”助推乡村振兴全市文艺调演曲艺大赛降下帷幕。萧县文化馆选送的坠子戏《英雄救美》斩获一等奖,编剧兼主演梁舒喻在舞台上大放异彩。演出间隙,皖北晨刊记者和她聊起了坠子戏。提起40年来的从艺经历,梁舒喻可以说见证了坠子戏发展的“前世今生”。
40年,在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间,但在一些人的眼中却是沧海桑田。改革开放40年,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各行各业也得到迅猛发展。家住萧县酒店乡的梁舒喻,对坠子戏的一路变迁有着独特而深刻的感受。今年50岁的梁舒喻是中国曲协会员、省曲艺家协会会员、萧县坠子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。谈到与坠子戏的不解情缘,她感慨万千。
“我父亲是一名坠子戏老艺人,受他的熏陶,7岁时我就开始接触坠子戏,10多岁时正式学艺,但是却遭到父亲的反对。”梁舒喻告诉记者,受老一辈人陈旧的观念影响,在那个年代,“戏子”身份不好听,而且这个行当是“要饭”的门路,也就是为了讨生活,实在不体面。但是内心热爱戏曲的梁舒喻没有放弃,一直坚持下来,并走到了今天。随着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,人们内心的老观念悄然发生了变化。这么多年来,梁舒喻一直四处奔波,演出坠子戏,无论到哪里,都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尊重。
不仅人们内心的观念变了,现在听坠子戏的群体也发生了变化,原来老年人看戏多,现在年轻人也开始追捧戏曲。“我在萧县几所小学义务教几十名小学生学习坠子戏,许多家长都支持孩子学唱戏。”梁舒喻对记者说,她和老公兼搭档李令宏经常利用周末时间,教学生们一些基础的坠子戏知识,从小培养他们对坠子戏的兴趣,一方面是为了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,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。
时代在发展,坠子戏本身也与时俱进。原来坠子戏的内容主要是一些传统的古书、故事,现在自编自排的现代剧数量大大增加,涵盖民生、禁烧、创城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、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内容。梁舒喻说,自己编排了近20部现代作品,最为经典的是《英雄救美》,讲述了一位农村小伙英雄救美,姑娘不要彩礼以身相许的感人爱情故事。这部作品也刚刚获得了“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”助推乡村振兴全市文艺调演曲艺大赛一等奖。
这些年来,坠子戏除了在人们心中的观念和编排内容发生了变化以外,演员们演出的条件和环境也越来越好。“以前就在村里或者田间地头直接表演,现在则登上了声光电统一的舞台剧场,现代化气息越来越浓郁。”梁舒喻感慨,几十年前,演员们外出演出随便找一块空地就是舞台,那个年代到了晚上没有电灯,点上一根蜡烛都能唱半夜,现在不一样了,下乡演出有专业的舞台车,市内有剧场、大型舞台,从灯光到音响,不仅观众享受了优雅的环境,欣赏了优质的戏曲,演员候场、换装也更加方便,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。
从艺40年,梁舒喻见证了坠子戏发展的“前世今生”。“如今,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,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力度,坠子戏必将迎来发展的又一个‘春天’。”谈及以后的打算,梁舒喻表示,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抓住大好时机,努力创作,认真演出,把坠子戏传承下去,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。(傅子峰 朱瑞兵)